同呼吸 共战“疫”——记抗疫一线的呼吸人

2020-02-15 00:00:00宣传办公室

 

2020年伊始,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牵绊住众多出行的脚步,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地纷纷打响,面对这没有硝烟的战场,呼吸人没有退缩,纷纷立下请战书,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。五位医护人员前往疫情中央区支援,其余人员全部取消休假留守医院,全力以赴抗击疫情,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。

孝感传真——谢才德副主任医师

1月25日,正月初一的深夜,正在睡梦中的谢医生被电话铃声惊醒,“湖北需要我们支援,你愿意去吗?”电话是科室李主任打来的。“愿意”他没加思索地回答。

他是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谢才德,1月26日,他作为市九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,义无反顾奔赴湖北疫情最前线。尽管家中父母年事已高,妻子也是一线医务人员,两个孩子大的16岁,小的才9个多月,但当问到他:“谢医生,你有什么困难吗?”他却说:“困难都能克服,能克服的都不是困难。”当去家里慰问时,他爱人也说:“我们就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。”

作为重症组成员,谢医生被分配到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一病区。虽然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6-8个小时以上,虽然工作期间不能吃饭喝水、不能上厕所,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怨言。而看到危重病人转危为安,看到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,他倍感欣慰。

病人纷纷写下感谢信:“你们不远千里来到孝感,放弃与家人团聚,冒着感染的风险,对我们就像亲人一般,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命”,“虽然隔着防护面罩,我们不能看到你们的容颜,但是我在心里记住了你们的名字,感谢你们”。

市公卫中心连线

2月1日,呼吸内科4名医护人员逆行再出发,作为我院第二批医疗队成员,前往市公卫中心增援。

廖渝蓉副主任医师,已经在呼吸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快20年了。平常工作一直是风风火火的,在得知前线需要增援时,立即请战出征。出发前,老公亲自为她剪短了多年伴随她的长发,虽然很舍不得,她却说:“没关系,现在最重要的是增援前线,等我们抗疫胜利回来以后,我还会留长我的头发。”

第一天进入隔离病区就值24小时班,不到24小时就收满了35个病人!值班24小时以后,因为病人太多,她继续加班到第二天晚上。有一天夜班时,有位病人打电话询问病情,她看着监控耐心地讲解,鼓励患者早日战胜病魔,耐心的"话疗"中,她突然看到那位病人对着监控镜头深深给自己鞠了一躬……

2月12日,她主管的两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了,一个64岁,肌钙蛋白高,心肌损害重;一个70岁,基础疾病有慢阻肺、肺大泡、支气管扩张(左肺几乎可以算毁损肺),肝硬化失代偿。经她精心治疗后病人症状逐渐缓解,复查3次核酸阴性,复查CT 病灶明显吸收。这让她备受鼓舞,更增添了战胜疫情的信心。

而同在公卫中心支援的护士刘小利、杜锐、孙岩,她们也是好样的。她们穿戴好防护用具进入污染病房,一呆就是整整8小时!因为怕上厕所,不敢喝水,有的甚至不敢吃饭。

当问到她们在严密的防护服下有什么不适吗?她们也会说因为口罩戴久了缺氧头痛,甚至想呕吐。但是当护士长问到有没有在隔离病房坚持不下来的,可以报名退出,却没有一个人报名。

其实大家只是把困难留给自己,默默承受罢了。

孙岩,共产党员,北方女孩,已两年没有回家过年。今年好不容易轮休,妈妈专门从吉林赶来陪她。但当得知医院需要派医护人员到湖北支援时,休假中的她第一个报名请战。

第一个大夜班时,刚换好防护服工作20分钟,她便开始出现头痛、恶心、干呕等不适,同事劝她离开隔离病房,休息一下,她毅然拒绝了。她说她不能当逃兵,而且防护服全国紧缺,退出隔离病房那就等于浪费一套防护服。她试着深呼吸,坚持着。凌晨3点,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,就在储物间找了个地方铺上垃圾袋就地躺下休息一会儿。可能是以前上夜班的生物钟,1个小时后,她猛然惊醒,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。7点半离开病房时,脱下防护服时,衣服也已湿透。

刘小利,主管护师,也是科室的“操作能手”、“服务之星”。因为病人各项检验指标变化极快,需要经常抽血化验,还有动脉血气。她戴着几层防护手套,透过那雾气重重的护目镜总能准确的找到血管,一针见血,真难想象她是怎样透过水雾的缝隙找到病人的血管的。

杜锐,是一位90后妈妈,儿子才2岁。在隔离四病区开始收治病人的那天,她穿着防护服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。当她疲惫的回到宿舍时,家人发来视频通话,接通后,只听她叫了一声:“幺幺……”,半天没有言语,她捂嘴强忍泪水,她不想让孩子看到她哭的样子,视频里的孩子因为看不到妈妈而不停吵闹,她的泪水暗自流淌。但泪水过后,她仍然义无反顾的奔向战场。

在疫情中就是这样一群白衣战士,用生命,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;用生命,搭起一座座起死回生的桥梁;用生命,捍卫生命。期盼在春暖花开的时候,他们都能平安凯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