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”尽全力,向“疫”而行,市九院团员青年共筑抗疫青春长城

2022-11-16 17:08:00党建宣传

近期,重庆市新一轮新冠疫情来势凶猛,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院团委根据党委的统一部署,积极响应、迅速行动,团员青年们全身心投入到疫情最需要、患者最需要的阵地上,把团旗插在了防控的最前线,以实际行动谱写抗疫的青春之歌。


NO.1急诊大楼的“消杀卫士”

骆芸胧,行政后勤团支部团员,科教部干事。

11月8日傍晚五点,骆芸胧收到院感科紧急通知:今晚要通宵对整栋急诊大楼进行环境消杀,还要进行物体表面的核酸采样,你有没有问题?”“没问题!”一腔的热血是能如此干脆利落回答的底气。


于是,骆芸胧开始了一整夜没有合眼的战斗:穿上防护服,严格配置消毒液;喷洒过氧化氢,使其充斥大楼的每一个空间;间隔一个小时后,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消杀;继续间隔一小时,喷洒过氧化氢;再过一小时,进行最后的物表采样。所有工作完成之后已经接近次日中午,纵然身心疲惫,但他没有一点怨言。

“虽然不能去到一线帮忙,但我可以成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强后盾!”——骆芸胧


NO.2发热门诊的“real man”

丁浩东,外科团支部团员,创伤骨科与手足踝外科护士。
4月中旬,丁浩东随重庆援沪医疗队一同驰援上海,在松江区奋战四十余天后凯旋而归;11月初,随着本土疫情形势越发严峻,他再次投身到抗疫最前线,加入到发热门诊的闭环管理中,直接负责新冠感染者的所有日常工作,包括病人接收、抽血检验、ct检查、标本送检、信息上报、病人转运、环境消毒、人员隔离等等。

“消毒桶扛在肩上动辄四五十斤,医疗垃圾一装就是大半车,隔离病房工作常常一天一夜连轴转,这时候男同志不就该主动站出来吗?”丁浩东笑着说道。

连续数日的工作使丁浩东的双眼布满血丝,肩膀上消毒桶的勒痕久久未散,鼻梁脸颊也被口罩压出了深深的压痕,但他眼里仍然充满斗志和希望:“能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,我很开心,也很骄傲!”


NO.3和标本作伴,以实验室为家

沈丹茹,门诊医技团支部团员,检验科新冠备勤组队员。

9月中旬,沈丹茹随重庆援贵医疗队一同驰援贵州,在毕节市开展了18天的核酸检测工作。回碚不久,警报再次响起,11月1日的晚上,市九院新冠实验室通知立刻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,为节约路途时间,她带上行李,义不容辞的投入到战斗中。

从实验前的试剂配制、耗材准备,再到实验中的精确加样,最后对实验区域的消毒灭菌工作,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。

1号至10号,实验室已做了77万余人次的检测,沈丹茹每天都必须要在负压的环境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精神保持高度集中,连续工作至少5小时以上。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,对体力和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,她坚守岗位,精准检测,只为第一时间报告结果。

“新冠检测是我的职责,也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,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!”——沈丹茹


NO.4社区一线的“排头兵”

章虹,内科团支部团员,康复疼痛科护士。

“请您摘下口罩,张大嘴,头后仰,说‘啊’。”这样的话语章虹不知道每天要重复多少次,随着时间的流逝,桌上的试管一排排的挤满,等到做完最后一个人,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腰酸背痛。

“护士长,我是科室最年轻的,让我去吧!”疫情严重的时候,章虹主动申请参加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。从刚开始的动作慢、操作不熟练、急躁,到经历多次核酸采集后,现在的她动作规范、熟练、沉稳,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。

“疫情面前,没有谁是一座孤岛,纵使前方荆棘遍布,我们也要乘风破浪,奔赴前方。新的一天,我们一起加油!”——章虹


NO.5那些向“阳”而行的日子

文可,分院团支部团员,一分院护士。
11月10日,是“追阳小分队”来到童家溪镇的第8天。所谓“追阳小分队”,就是为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群众进行复检任务的应急核酸采样队。文可作为小分队的一员,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协助锁定“阳性”患者并实施管控,让更多的人远离病毒。

为保证第一时间能接收到任务通知,文可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,她把铃声调到了最大,即使在休息时也要把手机放在耳边,以便能在第一时间闻声奔赴“战场”。通过近日的反复磨练,文可从任务派发接收,换防护服,到锁定疑似阳性人员位置,抵达封控地点,最后入户完成采样、运送标本,整个流程已经能在两小时内高效完成。

“追阳断链的任务虽然紧急危险,但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并肩作战,一定会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。”——文可

危难时刻显担当,越是艰险越向前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医院的团员青年们共同筑起抗疫青春长城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使命,守护着我们的城市。他们用热血、勇气、坚毅,描绘出了这个冬日里最美的景色,抒写着新一代青年的担当和作为。